• 2024 年度总结

    发展还是动荡?

2024 年度总结:发展还是动荡?

2023年我们从疫情中逐渐走出,2024年似乎是完全摆脱疫情的第一个完整年头。不知诸位是否亦有此类感受:即最近五年间,世界变化愈来愈令人感到悲观,种种社会问题与国际矛盾逐渐浮出水面。无论是美国、欧洲,还是日本,那个被称作“黄金时代”的辉煌岁月似乎已经彻底远去。纸醉金迷的生活、全球通畅的交流、熙熙攘攘的繁华景象,如今仿佛离我们愈来愈遥远,甚至像一场仅存于历史纪录中的幻梦。

新加坡是2024年我造访的第二个目的地。这座充满活力的国际都市,某种程度上象征着我们对“黄金时代”的想象:繁荣、稳定、包容。然而,当我漫步在鱼尾狮旁,迎面而来的却是疫情与国际局势对这座城市留下的无形印记——游客尚未完全回归,昔日辉煌的传统店铺也在艰难求变。这些细微的变化让我不禁思考:全球化的未来,是否还有回归正轨的一天?

世界的政治愈加戏剧化,意识形态愈发失去严谨,各国议会也渐渐褪去了应有的严肃与理性。过去,我们常将这些问题归咎于疫情的冲击,但到了今天,这种说法似乎已不再成立——疫情,终究已成历史。

从2021年至今,我已撰写了三篇年度总结。翻阅过往的文字,试图寻找灵感,却发现更多的是心态的变化:愈发悲观的视角和愈发浓烈的无力感。在我的描述中,每一年都充斥着遗憾与不满。社会的不安定仿佛愈演愈烈,而我们的生活,也似乎在无形中被逐步剥削。

旅行城市

今年,我踏足了三座城市:新加坡、上海和天津。这三座城市各自的独特文化和氛围,让我的旅程充满了收获与感触。我们就从新加坡开始说起吧。

新加坡 Singapore

在新加坡航空上的线路图荧幕
新加坡的街道
在新加坡之眼的鸟瞰图

初到新加坡,我的第一印象是,这座城市和香港颇为相似。然而,真正感受到新加坡的脉搏,是从樟宜机场落地后,乘坐地铁(MRT)前往牛车水的途中开始的。新加坡的繁华与有序立即映入眼帘,街道干净整洁,城市规划井然有序,比起北京略显杂乱的街区设计和建筑分布,显得更加和谐有致。虽然新加坡位于热带,气候炎热,但因濒临海洋,湿润而不至于干燥,让人感到舒适。

新加坡的多元文化让我印象深刻。这里华人众多,街头巷尾经常可以听到夹杂马来口音的中文,而那带有浓郁东南亚风味的英语口音,更是城市的一大特色。新加坡仿佛是教科书中那个曾经的香港,吸引了无数国际公司争相落脚,成为一个高度开放的文化与经济交汇之地。在东西方文化融合方面,新加坡走得比香港更远。而从拥有四种官方语言这一点来看,新加坡的文化包容性早已深入骨髓。

Apple Store Marina Bay

您也可以在 YouTube 观看:https://youtu.be/Jf4M5gW6oSo?si=fV-33ufHP6T2Fg-F

新加坡的经济发展确实令人瞩目,而城市设计的井然有序更是让人流连忘返。此次旅行中,我特意上传了一段在新加坡市中心拍摄的影片,因为静态照片实在难以传递我在这里感受到的震撼之美。相比之下,去年总结香港维多利亚港时,我没有采用影片的方式展示,至今仍觉得有些遗憾。如果有机会重新编写去年的总结,我一定会选择透过影片更生动地呈现那片璀璨的海港夜景。

影像的动态效果无疑能更好地捕捉城市的脉搏和气息,让观众仿佛置身其中。这一点从新加坡这段影片的呈现效果中,便可见一斑。

上海 Shanghai

Shanghai SMT
Road of Shanghai
Shanghai Bund Road

对于上海,我的感受更多是遗憾。作为一座本应高度国际化的都市,上海却在计划经济的阴影下失去了许多发展的契机。事实也确实如此,尽管它如今已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但依然充满着中国公民对经济腾飞的期望和憧憬。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上海的服务意识。在这座城市,无论是在餐厅、乘坐计程车,还是与机场工作人员交流,都能感受到一种专业且友善的服务态度。这与北京的略显随意、以及香港的效率至上形成了鲜明对比。服务中的细致与体贴,展现了这座城市独特的温度,仿佛是上海在现代化进程中努力拉近与国际接轨的一部分。


北京的建筑往往显得宏伟壮观,特别是中轴线上的古建筑群,彰显着历史的沉淀与气魄。而上海则以别致的海派风格和中西合璧的建筑语言见长。从外滩的欧式建筑群到静安寺附近的现代高楼,处处流露着精致的艺术感与现代感。城市的整体规划也讲究细腻,例如法租界的街道上,梧桐树荫映衬着老洋房,给人一种小而美的温馨感。

天津 Tianjin

Tianjin - Century Clock Square
Tianjin - Wudadao
Tianjin - Nankai

天津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这座城市的西欧风格建筑保存完好,展现出历史沉淀的独特魅力。然而,遗憾的是,这些建筑仅是天津的一隅,当我步行到周边区域时,眼前却是一片烂尾楼和毫无规划的道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翻阅历史,我了解到天津曾经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发展势头一度令人瞩目。然而,一场爆炸事故似乎打断了这座城市的前进步伐,使其发展停滞。甚至在从天津返回北京的路上,我也感受到两地在基础设施维护上的明显差距——天津的道路状况显然不如北京那般井然有序且维护频繁。

天津的发展是否能够回到正轨,可能需要一个极为珍贵的契机。但这样的机会,也许百年难得一遇。它既需要城市的治理者有清晰的规划与决心,也需要一种历史性的转折来重塑天津的未来。

Bruce 的这一年

10岁、12岁、16岁、18岁……似乎这些年龄段都被视为人生中的重要节点。对于其中一些,我们可以轻易找到原因,而另一些却让人难以捉摸。今年,我17岁,正处在两个被认为是节点的年龄之间。回顾这一年,我感到空虚,甚至遗憾,因为自己时常浪费时间。

这一年是我高中生活的最后阶段,很快,我将透过考试为我的中学生涯画上句号。回望过去,从小学一年级起,我在父亲的牵引下踏入校园,带着对“班主任”这个角色的陌生开始了求学之旅;到初中时,与同学们在有限的校园中创造了无限可能,并在陪伴了三年的疫情阴影下共同成长。初中毕业后,我以全新的面貌步入高中,从高一到高二,直到如今的高三。

几天后,2024年就要过去了,迎来2025年。而当我回顾这一年,才惊觉时间竟如此紧迫。每天从清晨开始,匆匆忙忙度过中午、下午,直到太阳落山,夜幕降临,闭上眼又是一天。日子一天天翻过去,仿佛一眨眼,一年就结束了。

12月,我入手了一台 Kindle。从那一天起,我几乎每天都沉浸在阅读中。无论是经济学的文案,还是小说《三体》、《活着》、《折叠北京》……我仿佛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第一次发现自己竟然可以如此深入地去读一本书,甚至沉迷其中。

我很原因读一些背后隐藏对社会和人性的思考的小说,读这些书时我感叹人类在未知宇宙面前的渺小与坚韧;我对福贵的一生感到深深震撼,他们的苦难让我思考人生意义;而《折叠北京》我几年内阅读了三次,这篇短篇小说,虽说是科幻类小说... 但无不体现着社会中的阶级问题。这些书不仅是故事,更是一个个不同的世界,让我不断在思考和感悟更多。

阅读成为了我日常生活中的一项。相比于碎片化的信息流,书本给予一个深入静思的长思考过程。Kindle 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门,让我意识到,原来一本书可以为生活带来这么多的可能性。

关于 Kindle 的购买和使用体验,我计划未来还要写一篇文章,敬请期待。

Tkong 的这一年

这一年由于时间紧张,Tkong 实际上只发布了三篇文章。事实上,目前有几篇已经完成过半的文章仍停留在草稿阶段,因时间和精力所限未能继续推进。同时,还有一些文章仅处于思维导图阶段,亟待进一步展开。尽管如此,这并没有影响 Tkong 的访问量,反而在今年下半年,借助引入新的统计工具—Matomo,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读者的需求和访问体验,为未来的调整和优化提供了数据支持。若没有这些数据的指引,我们只能依赖自己的假设,进行非科学的改进,这种方式在某种程度上也让人联想到我们社会制度中存在的类似问题。

虽然我想分享一些数据,但其中有些情况让我感到失落和遗憾。今年 Tkong 访问量最大的文章是最近发布的《突破地区限制使用 Apple Intelligence》。透过数据分析,我们发现大部分访问来自搜索引擎,而这些访问者大多关注我们根据实时热点编写的文章。这一发现进一步确认了热点内容在吸引读者方面的重要性,也为我们未来的内容方向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Tkong 2024 年一共接待 9285 位访问者。

这五篇文章从今年第四季度开始是 Tkong 最热门的文章。(前三季度未有统计,实属遗憾)

除了 Tkong 博客的访问量之外,我还总结下今年我对 Tkong 其他的改动和优化。今年,我们确保了 Tkong 大部分内容能够同时提供中文和英文版本,许多长期未更新的页面也得到了修复与改进。同时,除了对中国内地进行特别优化外,我们还对全球用户的访问体验进行了全面提升。例如,在年初,我们购买了一台位于香港的伺服器,这台伺服器不仅具备对中国内地的优化线路,还具有强大的国际互联能力。透过这项举措,Tkong 的访问速度得到了显著提升(我一直认为,访问速度过慢会直接导致用户流失,因为没有人愿意等待 20 秒钟才能加载一篇文章)。

世界

美国 2024 年总统大选

我试图让自己沉浸在冥想之中,回顾2024年最特别的事件。脑海中浮现的第一件事,便是美国总统大选。这场选举,从川普遭遇枪击的突发事件、拜登宣布不再参选的决定,到最终开票阶段,都牵动着全球的目光。

如最终结果所示,川普成功赢得了2025年的白宫,这一结果不仅将深刻影响美国的未来,也将在国际格局中引发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尤其是川普作为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政治人物,他的政策与决策极有可能进一步推动全球化的逆转。曾经我们所憧憬的那个“黄金时代”——全球合作、经济繁荣和文化交融——恐怕不可能因他的当选而重现。

Time Magazine - Attack On Trump

美国总统选举的魅力,恰在于它的高度不确定性。在开票前一刻,无人能够真正预测最终结果。尽管几乎所有的民调显示,川普的对手哈里斯始终领先,但最终却出现了戏剧性的反转。这种结果让人再度思考:民意测验与实际投票间的差距究竟折射了什么样的社会心理和政治环境?

川普当选的支持者认为,其最大的优势在于,他可能让美国的意识形态回归某种“常态”,减少人为制造的政治正确和由此引发的文化对立。然而,这样的“常态”究竟是恢复社会秩序,还是强化某些群体的偏见,则取决于政策的实施方式和效果。近年来,围绕性别、种族和文化的议题,美国社会已然愈发撕裂。这种撕裂的根源,除了极端化的意识形态,还在于政治家对社会议题的操纵与利用。他们透过强加定义的意识形态制造对立,用道德绑架获取选票,导致美国文化逐步走向分裂。

我之所以将美国总统选举列为2024年最重要的事件,是因为它无疑将成为未来几年全球格局的风向标。对于美国社会内部的修复、国际关系的重塑乃至意识形态的转变,这场大选都将产生深远而不可逆转的影响。

中国的外交努力

从 2023 年年底开始,中国陆续对全球多个国家开放免签政策,并推出 144 小时过境免签。这其中,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对中国游客免签,确实为中国护照增添了些许价值。虽然这些国家早已对多数其他国家免签,因此显得不足为奇,但我们仍能从中看到中国在外交关系上的一些进展。

2024 年的春夏秋三季,中国继续增加了免签国名单。外国人进入中国更加便利,这无疑是一个积极的信号。然而,正如《经济学人》所指出的,中国在推动外国人来华旅游以尝试增加经济增长时,仍面临不少挑战。支付系统的局限性、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以及部分地方对外来人口的排外情绪,都是横亘在面前的难题。即便如此多的国家已获免签,整体开放程度却仍未回到疫情前的水平。

但是令我们感到仍有可喜的地方,是在年底日本对中国的签证申请流程简化或许是一种回报。但只有日本,并且只是简化流程而已... 所以中国的外交努力是否能在 2025 年得到回报呢?我希望,但事实也许不会这样发生。

乌俄战争

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入侵已经不知不觉进入第三年。这场战争不断提醒我们,尽管冷战已成为历史,世界并未从战争的阴影中走出。这不仅是一场国际冲突,也是对一些中国民粹主义者的深刻警示。

国家之间的关系,本质上是利益集团与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那些鼓吹所谓“中俄友谊”的言论,多半只是无稽之谈。从实际出发,俄罗斯与中国的关系甚至远不如中国与新加坡紧密,两者之间也并没有所谓的“种族纽带”或真正的价值共鸣。

尤其对于那些因为共产主义而对俄罗斯心怀向往、或对其抱有友好印象的人,应该从这场战争中有所清醒。俄罗斯的战略选择和行动逻辑,昭示着它在追求自身利益时毫不犹豫、不择手段。希望这样的现实能让那些迷恋意识形态标签的人认识到,国际关系的本质从未脱离利益驱动,幻想终究无法掩盖冷酷的真相。

苏联解体后,世界上的社会主义国家接连被革命,这让我们对马克思所描述的“社会主义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产生了深深的怀疑。无论是共产主义还是社会主义,这两种理念本质上都是一种理想化的社会构想,虽具有一定的理论吸引力,但在实际运行中却显得与人性和现实格格不入。

我认为,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是人类对一种未来美好社会的一种憧憬,但也是一种美丽却不切实际的幻想。没有人会真正希望生活在那样一个时代,因为它过于依赖对人性的美化与对社会资源的理想化分配。在现实中,人类社会的运行充满了复杂性,资源的有限性、人的多样性以及权力的欲望,都使得这些理论无法有效落实。

尤其是共产主义社会对资源的“各取所需”和“无阶级”的设想,不仅违背了人类行为的基本规律,也与地球有限的资源形成了深刻的矛盾。将一个完全脱离现实、无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论视为社会发展的方向,不仅是天真,更是一种对人类历史和现实的漠视。这种盲目的理想主义,注定无法在复杂的地球生态系统和多样化的社会环境中找到立足之地。

巴勒斯坦-以色列冲突

Gaza People are starving From BBC
Palestinian in United Nations Shot by BBC
Gaza City Shot by BBC

巴以冲突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在这一问题上,我是反对以色列的的。以色列在冲突中采取的某些军事行动,特别是针对平民的无差别攻击,常常引发广泛的批评和谴责。不久前发生的以色列疑似攻击美国战斗机的事件(12月22日)更是让局势雪上加霜,引发了更多争议。

Israeli Ambassador Shot by BBC

不知诸位是否记得这戏剧性的一幕?以色列代表在联合国会议上将联合国宪章放入碎纸机的行为。这再一次印证了我前文所讲,国际政治愈来愈戏剧化

这样的行为无疑是对国际规则和秩序的一次公开挑战,同时也深刻反映出某些国家在国际舞台上日益强硬的态度。这种戏剧化的举动不仅引发了全球舆论的广泛关注,也让更多人开始重新审视国际政治的运行逻辑。

展望

在一点点撰写这篇年度总结时,我反复回想 2024 年亲历的点滴。无论是在 Tkong 上的文字创作,还是新加坡、上海、天津三次旅行,这些经历都让我有机会更直接地感受到全球变化的触动。从繁华都市到人文小港,这些地方既展现出各自的独特魅力,也在某些方面呼应了我对世界变迁的思考。

在 Tkong 的写作,让我有机会以另一种方式参与和记录 2024 年的社会变化。从分析时事到探讨文化议题以及个人分享,每次提笔,都是我对于「发展」和「不安」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入挖掘。或许这些文字并不能改变任何,但它们是我作为个体,尝试理解和回应时代的方式。

2024 年,对我来说是动荡中的一段旅程,也是不断寻求答案的过程。从全球到个人,从写作到旅行,这一年教会我的是:无论世界如何变化,不安之中仍有我们能发现的平凡而珍贵的片刻。

不知从何时开始,我常常在某个时刻陷入回忆,反复思索过去发生的事,回顾自己的经历。或许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不再是那个无忧无虑的自己,而是逐渐承载起更多的责任与负担。我相信,随着岁月流逝,这些负担会愈来愈重,心中的困惑与心结也将不断增多。生活再也不会像从前那样轻松与没有压力。尽管如此,我依然希望在这些压力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前,自己能保持力量,去探索这个世界,见证它更加多元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我真心希望,金融、外交、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能重新恢复如昔,带来更多机遇和希望。

2025 年,意味着崭新的开始。随着新一任美国总统的就职,全球局势也将更加复杂和充满不确定性。对我而言,这种不确定性并非令人沮丧,而是带来无尽的兴奋与期待。因为正是这种不确定性,孕育了创新与变革的种子,赋予了我们不断突破的动力与无限可能。

我不愿在发展的议题上持有保守或者追求稳定的立场,那样的状态,如同对希望的倦怠。没有变化和突破的空间。不确定性使我们进入了一个充满谜题与未知的世界,而这些未知,恰恰是最吸引我们的地方。它们激励我们不断探索,推动我们用更加敏锐的眼光看待未来,帮助我们发现更深层次的可能性。每一个不确定性背后,都蕴藏着一场潜在的变革。而正是这种变革,塑造了我们不断追求进步的动力,也让我们不至于迷失在琐碎的日常中,始终保有对未来的憧憬和热爱。

在本文即将结束的地方,我衷心地希望大家顺颂时祺,怀抱着对新一年的美好期盼。2025 年即将到来,每当这个时刻,我总是心潮澎湃,期待着新的开始。每年,我都会在午夜钟声响起前,凝视那一刻,静静地倾听分针走过 12 的声音,仿佛在这一瞬间,时间与过往都在告别,迎接着新一年的到来。那一刻,不仅是岁月的交替,更是一种心灵的洗礼与重生。

我希望自己能够永远保持这种期待的激情。因为正是这份激情,点燃了我对未来的积极心态和期待。若有一天,我失去了对新一年的期待,把每一年的到来看作只是时间的无情流转,那么或许,那时的我已不再年轻,青春也早已悄然溜走。

每一年的到来都是一次新的机会,是一次新的旅程。即使前路充满了不确定性,依然有着无数未曾揭晓的可能性。而正是这些未知,才让生活如此迷人、如此值得期待。所以,直到最后一刻,我都希望心中依旧保有那份对新一年的热情,永远不忘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无限期许。

Bruce Tin.

Dec 29,2024.

Beijing.

5
0